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省农业农村厅 > 巩固脱贫成果

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1-01-18 14:56:59点击:来源:安徽日报

政策奖补带动传统种养

“天气冷了,羊出来的也少了。”近日,记者在利辛县汝集镇汝园村见到正在照料羊群的汝成君。“下雪之后,就开始准备草料,再把有破损的棚子修一下。”汝成君指着周边堆积的秸秆说。

利辛县着力拓宽增收渠道,以产业振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2020年以来,全县对自种自养贫困户采取分类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自种自养产业,落实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奖补13283户共计4954万元。汝成君是受益的养殖户之一。

2017年,汝成君家因病致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俺懂些养羊的技术,但羊太少了,挣不着钱,得上点规模才行。”镇上得知汝成君的这一想法后,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3年免息小额信贷,并安排了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养羊上规模了,每年还能领到5000块钱补贴。俺从养30多只羊开始,养到现在已有150只。今年已卖了20只羊,赚了2万多元。”汝成君一步步把羊养出了规模,也在2019年底稳定脱贫。

从汝成君的羊舍驱车往北,几分钟后就到了汝园村的扶贫“金银林”基地,路两侧种满了悬铃木、枫树、栾树。树林里,散养的芦花鸡在啄食,几位村民在整理收获的小香薯。“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1500元。我自己也种有榉树,去年卖了3000多块钱,还领到了种植补贴,加上土地流转、享受到的各种扶贫政策,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70多岁的贫困户关治新一边忙活一边说。

“基地不仅与青海一家企业签订了紫薯种植协议,还与杭州一家公司签订了小香薯种植协议。如今,基地里除了种植几种园林苗木,还在林下按照订单种植紫薯、小香薯等经济作物,同时散养一些芦花鸡,一年收入有100多万元,带动了60多名贫困户就业。我们的农产品不愁销路,苗木也开始见效益了。我们散养的芦花鸡特别受欢迎,从12000多只卖到只剩下两三百只了。”基地负责人关利锋告诉记者。

据汝集镇政府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全镇共栽植各类苗木8500多亩,其中企业和大户通过集中流转土地统一栽植苗木近3800亩;4300多贫困群众通过自种模式,分散栽植苗木4740亩,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养牛1头以上,每头补贴2500元;养羊6只以上,每只补贴400元;种植果树园林苗木,符合规定的每亩补贴1000元……”利辛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邵学会介绍说,2018年,县里出台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对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给予奖补,引导贫困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发展特色种养。

项目引进调整种植结构

从“金银林”基地出发向东北方向走去,没几分钟就来到了朱集村,记者跟随第一书记刘双燕的脚步,来到贫困户任大鹏的家中。

“刘书记,过完年村里还种黄蜀葵吧?”一番寒暄之后,任大鹏问。

“种,继续种!今年没种有点后悔吧?”刘双燕笑着回答。

“明年我肯定跟着种。”任大鹏也笑了起来。

“午收之前黄蜀葵开始育苗,村干部就开始走村入户宣传引导大家参与黄蜀葵种植。”刘双燕介绍,2020年午收前,朱集村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引进黄蜀葵种植项目。当时,村民们对黄蜀葵种植项目的了解,全部来自村干部的介绍,因此有些村民觉得心里没底,任大鹏就是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之一。小麦收割后,全村第一批不到1000亩土地种下了黄蜀葵。

这一季黄蜀葵收入确实不错,收成高的一亩地收益3000元左右。朱士海是村里第一批参与种植黄蜀葵的村民,他除了采摘自己种的5亩黄蜀葵花,还到村里集中流转的几百亩地里干采摘的活。“按斤算,一斤4毛钱,一天能摘60多元。”朱士海说,黄蜀葵花期长,采摘的活差不多能干2个月左右。

“往年种黄豆,一亩地收入也就400元左右。种黄蜀葵一亩地成本在五六百元,收入大约在2000元,贫困户种植还有1000元的补贴,到秋季也不耽误种小麦。”当初刘双燕给村民算的这笔账兑现了,第一批种黄蜀葵的村民,用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转变了种植观念。

“公司统一提供苗子、农药、肥料,并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定期进行管理,收获的黄蜀葵花由公司统一回收。”在朱集村黄蜀葵加工基地,利辛县家德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其伟告诉记者,“公司在朱集村流转了800亩土地,再加上周边村镇600多农户种植黄蜀葵,一共种植了近3000亩黄蜀葵。2020年是朱集村种黄蜀葵的第一年,参与的村民总的来说收益不错,这无疑给观望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来年的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

电商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利辛县消费扶贫馆的展厅内,汇聚着小香薯、芦花鸡、鲜羊肉、黄蜀葵花茶等当地特产。“这里展出的都是县里比较有特色的农产品,在线上非常受欢迎,销量很好。”利辛县消费扶贫馆负责人韩振介绍。

据了解,利辛县近年来推动“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设特色产业电商平台,把规模较大的种植养殖企业和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同时,打造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在全县23个乡镇设立电商服务中心,在361个行政村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得益于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2017年利辛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消费扶贫线上销售额超过500万元。”韩振说。

目前,利辛县90个重点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部达标,自种自养贫困户产业达标户14200户。实施到村项目107个,到户项目67000多个。实施“金银林”项目7.1万亩,覆盖贫困户31000多户、70000余人,培育林下经济示范点12个。“我们目前建设了汝集镇林下经济、巩店镇中药种植、城北镇绿色果蔬种植、程家集镇黄桃种植、永兴镇循环经济等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配合电商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脱贫带动效果明显。”邵学会说。

利辛县突出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城北镇绿色果蔬、巩店镇翠冠梨、程集镇黄桃、马店镇苗木、潘楼镇肉牛养殖产业等已初具规模。城北镇入围2020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望疃、中疃、汝集等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沿茨淮新河南部5个乡镇稻蟹共作产业规划面积5万亩。

“我们在保持县级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前提下,统筹考虑财力状况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投入资金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接续减贫工作相适应,支持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利辛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