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    】

合肥市: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年行动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1-06-02 16:09:49点击:来源: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基础上,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奋力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让一批又一批环境美、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美丽乡村与现代化大都市交相辉映,让当地人能增收、周边人有去处、外地人喜欢来,努力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全省作出表率、作出示范。

一、强化责任担当。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推进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站在将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的高度,精心谋划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奋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向“面”、由“整治”向“提升”、由“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转变。截至目前,全市606个规划布点中心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市场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4%,乡镇政府驻地及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整治800~1000个村庄,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近5000个规划保留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村庄)整治提升全覆盖。其中:2021年全市计划建设33个美丽乡村、整治提升892个较大自然村。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要求,实施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力争到上半年完成8个省级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年底结合市、县(市)国土空间规划完善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分类和布局;2022年完成集聚提升类及有条件有需求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依据村庄规划实施规划许可和用途管制;2023年完成其他应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建立“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用途管制制度并实施。适应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按照“一则三册”模式(技术导则+管理手册、设计手册、村民手册)方式出台《合肥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有效指导县(市)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实现村庄发展有目标、生态环境有保护、空间用途有管控、农村人居环境有提升、建设项目有安排,形成村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三、精准施策整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聚焦解决现阶段群众迫切需求,在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指标体系基础上,制定较大自然村整治提升“351”指标体系(三大革命、五件小事、一项机制),不吊高群众胃口,实行精准施策整治。一是排出整治优先序。坚持“三先三行”,先清杂后整治、先地下后地上、先整治后提升原则,优先解决农村厕所革命、改厕治污有效衔接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实际困难。二是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依据村庄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和排放要求,采取纳管处理 、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治理;优先选择成熟稳定、实用低耗、管护便捷的分散式生态处理工艺,鼓励农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五小园”或与种植生产基地合作,实现生活污水就地就近就农资源化利用。强化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优化村庄黑水、灰水处理路径,不断探索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三是办好五件小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因地制宜办好村庄小道、生态小塘、巷口小灯、小微菜园、景观小品等五件小事。四是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三多三少”(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多发动群众,少包办代替;多做雪中送炭,少干锦上添花),坚决防止先硬化后开挖硬化路面铺设污水管道(网)、不顾实际地推广“大管网+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模式,以致增加生活污水治理成本和难度;坚决杜绝刷白墙(墙绘)、建大广场(大牌坊、大游廊、观赏亭)、栽大树和草坪绿化等盲目投资行为,不断提升村庄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真金白银投入。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1年市本级财政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7.43亿元;庐江、蜀山等地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建立可持续性的投入保障措施。肥东、庐江等地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按照建设运维一体化要求,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国企集团参与,市场化运作。

五、健全长效机制。始终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要求,积极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坚决避免建成后无人管、无力管现象。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一站两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覆盖全市所有改厕户。大力培育市场化的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专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人员业务素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总结基层好经验、传承好做法、宣传好典型,凝聚各方共识,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强化日常监督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