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市县信息
【无障碍阅读】
【    】

“四轮驱动”促建“小农水

发布时间:2020-06-30 12:19:14点击:来源:农民日报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的同大镇和郭河镇拥有22万多亩圩区耕地,是国家优质粮、优质油主产区。从2015年起,两镇连续五年累计投入6.4亿多元项目资金,通过圩堤加固、修建泵站、沟渠清淤、农田整治等“四轮驱动”,实现了基本农田小农水建设一年一个目标,保障了农业增收增效。

同大镇和郭河镇主要有同大圩、石大圩和牛广圩三口7万亩以上大圩,圩区南北分别是杭埠河、白石天河,中间小南河横贯东西。三条河流为该镇农业构成了优越的水利灌溉条件,也形成了两镇每年的重要防汛任务。面对绵延近百公里的外围防汛大堤和22万亩农田整治需要,两镇结合实施万亩大圩基本农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圩堤分段加固,基本农田改造和质量提升当年达标。五年来,两镇转移外围防汛大堤住户1390多户,完成了60余处堤段的加固工程,累计完成圩堤加固土方8240多万立方米;完成万亩大圩基本农田生态修复18.6万亩,使整个圩区防汛大堤具备了防大汛、保安全能力。

斗门是圩区水利灌溉设施的重要部件,在抗旱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抗旱期间,通过开启斗门,能直接把外河的水放进圩内沟渠,再由水泵抽水,哪里缺水哪里浇灌。同大圩、石大圩和牛广圩通往外河一共有64道斗门,每道斗门都安装了机械启闭设施。2016年初,国家“大湖区中心灌溉改造项目”再次落户同大镇和郭河镇,项目对两镇杭埠河、白石天河和小南河沿线的8处斗门进行了重新改造。每年冬春季节,两镇都对64道斗门进行严格“体检”。同大镇和郭河镇排涝设施原有33座电力排灌站,2018年又新建了二龙、胜利圩和牛广圩等6座电力排灌站。2017年底,总投资250万元的小南河上游杭埠河电力排灌站工程全部完工。完善的排涝设施使同大、郭河两镇圩区彻底消除了应急排涝的后顾之忧。

水花生、杂草、淤泥,是阻碍圩区排涝的第一障碍。同大镇和郭河镇的圩区有排涝主渠道160余公里,有纵横支渠道580多条。过去,一遇到大暴雨季节,往往因渠道阻塞延误排涝时机。对此,两镇把沟渠清淤作为每年兴修的重头戏。首先,两镇圩区31个村居实行包干,清除圩区渠道的水花生、杂草。两镇还将排涝主渠道定点区域分配到村,有各村负责承包,组织村民定时清除。其次,两镇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每年按照每亩15立方米土方标准,统一制定清淤实施方案,由各村组织实施,镇里组织检查验收。连续五年来,两镇每年都完成了沟渠清淤土方120万立方米左右,使沟渠清淤落到实处,使圩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没有因沟渠淤泥阻塞造成损失。

同大镇和郭河镇22万多亩大圩的水利兴修关乎着12.7万人口防涝保安的民生大计。对此,两镇坚持点面结合,分步推进,先后在面积大的区域实施“基本农田质量提升项目”“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项目”。五年来,两镇总投资4.4亿多元实施世行“庐北大圩中型灌溉区节水灌溉项目”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二期)”项目,其中“基本农田质量提升”项目7.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5.8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项目”8.2万亩。

如今,庐江县北部圩区15万多农民种田不再靠天收,旱涝保收有保障,“小农水”建设铸就了农业安全屏障,将带给农民更多的幸福感。

 (吴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