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政务信息
【无障碍阅读】
【    】

99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破万亿,加快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龙头强,产业旺

发布时间:2020-10-16 09:49:34点击:来源:安徽日报

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6091家,其中国家级62家

——龙头带动地区优势产业壮大,推动发展上层次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兴。

10月10日,记者来到宁国市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正在分拣刚收购来的山核桃。“把空心的、坏的山核桃挑出来需要多年的经验。”一名工人笑着说。

公司董事长詹权胜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国市没有山核桃加工企业,优质山核桃全部作为原料低价卖到浙江。嗅出商机的詹权胜怀揣着13000元的积蓄走上创业之路。从手工作坊开始,一步步稳扎稳打,打响了“詹氏山核桃”品牌。如今詹氏已成为行业领军者,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周边6个乡镇、2万农户种植山核桃。

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我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1609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2家,省级龙头企业999家,分别比2015年增加13家、68家,总量居全国第10位和第8位。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约10320亿元,同比增长3%。

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地方优势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宁国已经形成山核桃、畜禽、竹笋等三大骨干产业和中药材、花卉苗木、茶叶、水产、蔬菜等五大优势产业。”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彭小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涉农企业500余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今年1月至8月实现农产品加工值84.13亿元,同比增速达16.22%。

拉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上层次,需要培育真正的龙头。前不久,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全省共999家企业入围。这些企业涵盖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茧丝绸、中药材、林特等多类产业,也涉及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

“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示范经营主体,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说,入围的重点龙头企业将重点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我省乡村产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达76个,年加工产值占全省1/3

——龙头引领集聚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

龙头企业不仅是领军者,还是引导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所有的基地、车间都是正常运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得感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机联合。”安徽顺安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宣宁说,他们与产业链上游的中国首农集团河北峪口禽业成功签订了品种合作协议,采用国内最优质的种鸡,从源头上保证了质量。与产业下游上海紫燕集团签订了产品加工合作,每年为紫燕百味鸡提供2400万只鸡,确保销路。这些让他们战胜疫情底气十足。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我们注重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彭小强说,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市500余家涉农企业、400多家合作社、1600余家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我省让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更有效对接,融合发展,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推进产业跨区域经营,依托产业园区,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的优势,积极到资源禀赋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建基地、办工厂、跑市场,在更大的空间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壮大。

目前全省现已形成年加工产值10亿元到50亿元的产业集群59个,产值超50亿元产业集群17个,聚集龙头企业1290个,年加工产值335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1/3。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达到6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5个,年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的示范区达到11个。徽茶、酥梨等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庐江县白湖镇等12个乡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

集聚发展,为品牌的打造创造了更好条件。目前,全省农业企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16件,占全省总数的36%。2019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宣纸、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舒城小兰花跻身2019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全省新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总数达7个。新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2个,总数达43个。

1941家“联合体”,带动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万多个

——龙头“链接”千家万户,让农民搭上增收快车

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强,通过技术革新驱动产品创新,赋予全产业链活力,能释放更大的促农增收动力。

宁国市南极乡梅村村民张月新家的300亩山核桃今年喜获丰收,他再也不用为销售山核桃发愁了。“詹氏公司派人上门收购,免了我的后顾之忧。”张月新笑着对记者说,预计今年山核桃产量13000斤,收入能达到20万元。

农业企业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企业强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为此,我省各地探索以不同方式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链接。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根本之策。和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该县结合地方蔬菜产业特色,启动“金菜地”产业脱贫工程。

10月10日,在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继红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分布于全县的6个生产基地,以高于市场价10%的标准流转贫困户土地,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的运作模式,通过整合资金、折股量化、抱团发展的方式,在全县3个镇16个村,带动1296户贫困户参与“金菜地”产业脱贫。为帮助贫困户消除“卖不掉”菜的顾虑,公司与贫困户签了订单销售协议,保障他们“种得好,卖得掉”。

“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满地的山芋可都是‘香饽饽’!”在泗县大路口乡大张村,连日来,70多岁的村民陈敬然忙着收山芋,他家里种了20多亩地,今年一亩地能收获约4500斤山芋。他说过去山芋丰收了,没人要,常用于家畜喂养。现在办厂子的多,品牌也做大了,山芋收获时外地客商早早地过来采购了。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越来越兴旺。2009年泗县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山芋之乡”,种植面积约60万亩。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564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1987家,合作社4000多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万余个,带动农民就业近100万人。2019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增速为近5年新高,与全国差距继续缩小,由上年的621元缩小到605元,农业产业化功不可没。

(史力 汤超)